中心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活动动态

【新闻】《汉语阶梯阅读标准(意见稿)》出炉

发布时间:2018-04-13 作者:应用中心 浏览量: 3050

在悠优阶梯阅读项目组和北师大心理学部阅读及测评领域众多专家的共同努力下,412《汉语阶梯阅读标准(意见稿)》(以下简称《标准》)新鲜出炉。

《标准》将儿童阅读能力的评估和文本可读性评估结合起来,让每个儿童都能读到与他的能力、兴趣相匹配的图书,在阅读中获得更大的提升。学校和老师可以参考《标准》来帮助完成教学、阶梯阅读图书馆建设、阅读活动开展等,同时,家长也可以参考本标准来为儿童选择图书,拓展儿童的课外阅读。

《标准》将在近期发布,希望可以为全民阅读、书香校园建设提供帮助和指导。

阶梯阅读,则是按照少年儿童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少年儿童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适合他们的读物,也就是提供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的图书及阅读指导。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中提出:“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为不同年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为儿童家长选择图书提供建议和指导。”强调了阅读分级制在儿童阅读中的重要地位。

阶梯阅读理论早期是在母语为英语的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现阶段较为完善的阶梯阅读体系主要存在于英美等国家,英国的阶梯阅读体系——牛津阅读树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帮助超过3000万名来自全球的儿童学习英语,大约50%的美国中小学生使用蓝思分级体系来衡量自己的阅读水平,选择合适的图书。

汉语使用者众多,读物种类丰富,阅读能力测评的需求相对来说也较大;且地区间教育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区同一年级/年龄的儿童阅读能力差异大,单纯根据年龄划分阅读能力的方法略显粗糙,既不能够帮助优势学生进一步发展提升,也很难让落后学生按照合适的节奏逐渐赶上。此前,国内尚不存在一套适合汉语母语儿童使用的、结合阅读能力测评和文本评估的汉语阶梯阅读标准,面对庞杂的童书市场,传统做法是依靠儿童的兴趣选择图书类型,依靠家长和老师的经验或图书推荐年龄判断图书难度,推荐给儿童进行阅读。但这一做法的准确性有待商榷,效率也较低,也不能给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推荐。而对于部分儿童,尤其是在阅读发展上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阅读材料的选择和实际阅读过程中都需要更多的指导。

为解决这一实际困难,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应用中心悠优阶梯阅读项目组广泛参考国内外英语分级阅读的研究经验和阅读及测评领域众多专家的科研成果,形成了一套阅读能力测评、文本可读性评估和后续阅读活动一体的汉语阶梯阅读体系,并总结形成《汉语阶梯阅读标准(意见稿)》。

《标准》以服务小学阶段阅读教学和学生自主阅读为目的,参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划分,将小学的六个年级分为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分别描述了三个学段的学生应达到的阅读能力水平,及其适宜阅读的文本特征,既能够辅助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也能够帮助家长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

其中,《标准》将阅读能力测评的个性与共性结合起来,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和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将较为成熟的英语阅读理论本土化,利用科学的手段编制针对汉字识别能力、词汇量水平、篇章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流畅性进行评估的测验,并实现了在线测试。通过对北京市20所小学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形成了既能用于班级教学整体参考,又适用于个体阅读能力评价的对照标准。教师或家长可以凭借经验或利用专业的标准化测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对照《标准》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

而文本可读性评估则是将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结合,即包含了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测量的特征和人工通过专心的阅读才能评定出主观特征,全面、准确地对文本可读性进行评估。《标准》基于构建的儿童语料库,探索了上百个文本特征,最终形成了评估文本的可读性公式,可以对儿童读物的定量指标进行评估分级;综合采用文献收集法和专家访谈法,结合客观实际,形成主观可评的定性指标。教师或家长在为学生选择文本或选购图书时,可对照中《标准》不同等级的文本定性和定量特征描述,选择最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

针对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标准》还提供了不同的阅读教学方式作为参考,为学校或家庭进行阅读活动提供帮助。

《标准》的形成历时两年,形成近1000题的测验题库、上亿字的儿童文本语料库和35000余人次的常模,得到20余所学校的反馈,在规范性、广泛性和实用性上均得到了专家、学校的肯定。

《汉语阶梯阅读标准(意见稿)》将在近期发布,希望可以为学校和老师完成教学、阶梯阅读图书馆建设、阅读活动开展等活动,家长选择图书、拓展儿童的课外阅读提供帮助。